新闻资讯

社会新闻

中医药扶贫助力遵义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15 信息来源:阅读量:0

 12月的黔北大山深处,水蓝色的天空云雾氤氲,重重远山层峦叠嶂。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中医院,53岁的村民任大姐正在办理出院手续。

  “6年了,气喘胸闷。重庆、贵阳,都看过了,一直吃药,就是不得好,恼火得很。”说起老毛病甲亢,任大姐苦不堪言。为了治这个病,他们家几乎每年都要花费所有收入的三分之一,打工挣来的钱大都买药吃了。

  “这次回家听说县中医院来了上海的专家,住院治了一阵子,感觉好多了。”

  再次踏上打工路的任大姐也许想不到,改变她困境的契机源于2018年中央组织部聚焦“脱贫攻坚”选派283名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的一项决策。201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侯卫伟挂任贵州遵义市副市长。2019年9月,遵义市政府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合约开展赴遵援建活动。给任大姐治病的主任医师姚成增正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派驻正安县中医院的第一批帮扶医生。

  一项政策改变的不仅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户村民,在遵义,以中医药为支点的扶贫工作撬动了这个革命老区的绿色脱贫大杠杆。

  完善机制 畅通中医药发展绿色通道

  发展一项事业,莫过于高位推动。遵义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民生实事,在规划上全纳入、政策上予扶持、投入上给倾斜、制度上有保障。

  对遵义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科长付利涛来说,2019年,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原先负责办公室的他成为了全省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卫生健康局的中医科科长。由此,各县卫生健康委也纷纷成立中医股。有位才能更有为,中医药工作迅速得到了发展。

  侯卫伟挂任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以来,推动建立了由市卫生健康局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他本人担任召集人,统筹安排全市中医药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中医药事业被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在《关于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重点部署。

  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中医药治疗费用得到倾斜。所有中药饮片、88项中医诊疗(含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69项物理治疗及康复项目,都纳入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新农合报销比例向中医药倾斜提高5~10个百分点……这些政策也很好地缓解了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得以落实,中医药人才全方位培养,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日渐完善……遵义,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称号的城市。

  健康扶贫 勾画中医药服务绿色地图

  “我们把健康扶贫当作脱贫攻坚关键性战役来抓,努力做到让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保障,致力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勇告诉记者,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健康扶贫的培元固本之举。

  新蒲区合兴大道边,几栋独具特色的大楼即将竣工,这里是占地120亩的遵义市中医院新址,政府投资近13亿。作为三甲中医院,已获批为省级中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中医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9月正式搬迁,将拓展更多新的业务,服务更多群众,更好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

  在遵义市,14个县(市、区)均建有县级中医医院。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均设中医科和中药房,其中,凤冈县人民医院获称“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作为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全市11个县(市)和播州区被定为试点,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

  “为集中力量‘引活水、借外脑’,侯市长带着我们,一趟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寻求医疗合作和帮扶。”刘勇回忆,如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都协调医院对遵义相关医院开展结对帮扶。

  “我们还举办了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走进遵义系列活动,钟南山等5位院士都来了。”全国19个省242名医疗专家分赴全市各地开展义诊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支持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遵义市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培养人才。评选出10位医德高尚、中医药理论功底深厚、临床诊疗技术精湛、群众公认的“遵义市名中医”。遴选骨干跟师省级名老中医,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及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还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举办培训班培训了100名村医。

  培养人才,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侯卫伟挂任以来,推动遵义市政府与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选派知名专家到遵义,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重点学科建设、中药材产业开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越来越多像任大姐这样的贫困地区群众受益于此。

  “我们通过东西部协作对贫困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市、县两级医院专家派驻深度贫困县,每批次40人,将持续到完全脱贫,将健康扶贫进行到底。”谈到脱贫,刘勇信心十足。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公告,遵义市正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遵义市完全脱贫。

  依托产业 铺就中医药扶贫绿色新路

  出遵义市,一路向北,36公里之外,大娄山山脉深处,群岚叠翠,丛林茂密。

  43岁的王守云正在专家指导下种天麻。“我们是两年前开始进基地种天麻的,两口子都在这里干,比去外面打工划算。这两年收入都翻倍了,家里盖新楼了。”说到收入,王守云沧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里是遵义汇川区板桥镇柏杨村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这个省级贫困村有180户贫困户。深山茂林,海拔近1400米,山路泥泞,崎岖陡峭,侯卫伟曾一次次进山了解中药材种植情况。

  柏杨村村委会主任李光伍介绍,近两年来,柏杨村因地制宜种植林下天麻,以“支部+种植主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当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里家家户户都入股,30多户参与种植。35000亩天麻,注重品牌培育,形成了销售产业链,也实实在在带动了群众增收。王守云说,他哥嫂一家不再出门打工,留在家种天麻挣得更多。

  “黔货出山,助力扶贫。”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科科长杨正森经常念叨。遵义市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大健康产业来重点打造,在农业农村局专门设立中药材科,负责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市里还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导专家顾问组和专家组,建立天麻、山银花、钩藤、半夏、金钗石斛等专家指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依托中药材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等,培训1200人次,培养了一批中药材品种繁育、栽培管理、初加工等专业人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专家纷纷被邀请来遵义,为全市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培训。

  2019年,遵义市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173.85万亩,产量达27.23万吨,产值32.08亿元。解决就业18.71万人,带动贫困户12131户37546人人均增收4008元。

  初春的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漫山遍野绿意盎然,天冬、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定制药园的建设解决了中药材产销脱节问题,提高了贫困户收入。这个遵义市最后脱贫的县,正以崭新的姿态,迈上中医药铺就的绿色大道,疾驰向小康的未来。

中国中医药报短评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关键在人

吴潇湘

在遵义市挂职的时间里,凡是侯卫伟负责的工作,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尽心尽力履职,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健康扶贫。把挂职当任职,把遵义当故乡,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一个挂职干部的初心,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扶贫工作又上心头。在扶贫路上,他用脚步丈量了通往深山孤村的土路,用汗水温热了苦寒低湿的黔地,努力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在基层一线,他与其他扶贫干部一道,披星戴月、走家串户,到困难重重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助推遵义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全员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侯卫伟两年来的付出,体现了中医药系统挂职干部践行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遵义市中医药扶贫的成绩,也是中医药系统尽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的一枚硕果。

“干部当得好不好,关键看当地群众能不能得实惠,当地经济社会有没有得发展。”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如果每一位扶贫干部心中都有这样的准绳,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定能大获全胜,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未来可期。(本报记者 吴潇湘)


版权所有:北京中联盟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chmdf.cn 2005-2017 all right resevrd   京ICP备18059448号-1
版权所有:北京中联盟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chmdf.cn 2005-2017 all right resevrd
京ICP备12034133号